成都市文化馆新馆(以下简称“新馆”)即日起面向市民正式开放,这座身处闹市的“城市地标”将继续传承优秀文化,服务市民幸福美好生活。
新馆依托传统与时尚有机融合的空间氛围,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基本遵循,以构筑更美好的文化生活为价值追求,为超大型城市的千万市民群体,提供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
场馆“智惠”升级
广泛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新馆1—5楼分布着多功能演艺厅、沉浸式体验厅、黑匣子微剧场、艺术展览厅及各类艺术教室、直播教室、城市书房、录音棚、创排厅、艺术孵化空间……群众文化活动功能空间一应俱全,设施设备配备优质。
与此同时,新馆在空间布局上动静区域分层,不同年龄阶段的市民都可以结合各自的兴趣,在不同的空间和场景里尽享文化滋养。
在功能设施上,新馆广泛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最新应用技术,努力构建可感知、可运营、可管控、可服务的“智能+惠民”新模式。
“智慧场馆”系统一方面可以挖掘用户参与线上线下活动、课程报名、直播学习、场馆预约等信息,深入优化服务内容供给。另一方面,市民可通过智能规划分析系统为自己制定日常文化生活规划计划、活动日程提醒,并可实时规划行动路径,让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更便利地“惠及”市民。
强化“九大功能”
满足市民“美好文化生活”需要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开放、创新、共享’的服务运行理念夯实‘全龄、全域、全时’的全民美育服务。”据成都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馆致力于满足成都市民的“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助力成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在服务功能设计上,新馆涵盖了全民艺术普及、市民文化艺术展览、市民(剧)节目创排、市民文创展示、全市公共文化业务指导、全民阅读、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未成年人美育和文旅融合发展孵化“九大功能”。
其中,既有直面市民群众的文化服务供给,也有立足副省级中心文化馆的平台型功能设计,旨在进一步强化成都市文化馆在全市群众文化领域的引领性和带动作用。
据介绍,新馆在“文化项目供给”方面非常注重品牌体系建设,新馆围绕9大核心功能,对文化服务项目全面进行梳理和优化补充,塑造**清晰、优势互补、多维兼顾的品牌项目体系,将全新推出“全民美育”“群众活动”“蓉艺繁星”“人文成都”“文旅志愿”五大系列品牌,进一步推动文化服务功能延伸和品牌拓展,构建文化馆 “全域服务”功能。
丰富年轻产品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全民覆盖度
据介绍,成都市文化馆结合全国文化馆目前中老年用户比例较高、年轻群体参与意愿不足的现状,特别注重把年轻的业态融入多元化场馆运营规划中,以新场景、新内容、新体验打造适配年轻群体的文化馆服务空间和产品内容。
在空间功能呈现上,新馆设置有街头艺术空间,适应脱口秀、默剧、先锋戏剧等新兴演出的黑匣子剧场,科技感十足的沉浸式体验厅,简洁温馨的城市书房及下沉式阅读空间等,在设计上也尽量体现年轻人对时尚、典雅与文艺的美学追求。
此外,新馆立足于活力、共创理念,联合年轻化的社会力量,将于5月不间断地推出深受年轻人青睐的“剧本杀”、cosplay快闪、 文创市集、潮玩分享、桌游互动体验等沉浸式互动体验活动,开展街舞、爵士等主题讲座与展演。
与以往有所“更新”的还有日常的活动组织。新馆引入即兴喜剧、脱口秀等受众年轻化的艺术形式,以年轻态的调性,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关注和参与,扎实提升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全民覆盖度。
强化场馆标识
设计体现特色属性
成都市文化馆的设计整体风格简洁明快,突出视觉引导,强化场馆的标识作用,在文化内涵上体现成都市文化馆特色属性。
据介绍,新馆外立面是在原有建筑上改造设计,同时要兼顾街区整体规划风貌的要求,与周边现代简洁的建筑协调。在众多有成都特色文化中,选用了成都市树银杏、银杏叶的形态,把文化馆众多功能和特色提炼为简洁的符号,用简约内敛、开放包容的方式诠释成都特色文化。外立面上或大或小菱形图案就是一片片迎风自由飘舞的银杏叶片,呈现出韵律和动感。
在光彩照明上,设计尽量做减法,只保留边角的射灯,勾勒整体轮廓,中间大面积区域,利用室内的灯光映射在幕墙上,形成或明或暗、时隐时现的斑驳影像效果,在富于变化和趣味的同时减少用电损耗和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