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显示,每年国内举办的上规模的展会大约2700多个,题材重复、展会撞车现象时有发生,尤其是近期曝出的几大骗展事件,令企业在选择展会时叫苦不迭。为此,有关专家提出,企业在选择展会时对以下几个方面应格外留意。
尽量选择不是首次举办的展会
骗展事件往往发生在首次举办的展会。所谓骗展,通常的理解就是组展方虚假设展,骗取参展商的展位费。这种招数只可能使用一次,所以首次举办的某某展会其可信度就要仔细考察。
“事实上,很多骗展一开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骗。”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沈丹阳表示,大多数骗展的初衷并非如此。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在厦门针对骗展问题做过调查,很多展览公司一开始还是想把展会做好,但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由于展览的主题或是展览公司的招商情况不好,原定的规模达不到,不能收回费用,而前期已经投入很多,主办方没有勇气承担损失,只好溜之大吉。这类骗展在骗展事件中占了绝大部分。
除了完全骗展的,更多的展览主办方是抓住参展商急于寻找买家的心理,在展会宣传上夸大其词,编造专业观众的情况。经常参加展会的某小家电厂商负责人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参加展会时,常常在其招展材料中看到买家的情况都非常诱人,有很多展会吹嘘买家来自多个国家,有的吹嘘有多少个大型采购团。但是自己在展会上看到的情况,却是要么没有几个外国人,要么就是没有几个真正的专业观众。高先生表示,这种情况虽然不算是骗展,但也有欺诈的嫌疑。
莫要贪图收费便宜,现代展览业发展到今天,每个行业的展览都形成了自己的“龙头老大”,成为买家不可不去的地方,如芝加哥工具展、米兰时装展、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广州全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等。通常来讲,展览会的知名度越高,吸引的参展商和买家就越多,成交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参加的是一个新的展览会,则要看主办者是谁,在行业中的号召力如何。名气大的展览会往往收费较高,为节省费用,参展企业可与人合租展位,即使如此,效果也会好于参加那些不知名的小展。
有些企业就是因贪图便宜,选择参加题材类似的不知名展览,结果当然是事倍功半,这也成为大量低档次展会得以生存的土壤。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会展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宏伟指出,国内会展业的发展现状是,展览业发展快,数量多,但大多数展览都不具备规模和品牌,具有行业领军作用的展览不多。
沈丹阳也指出,那些低档次展会的存在,除了有主办方的原因外,还有来自低素质参展商的原因。据他介绍,业内一般把这种档次低的展览称为“野鸡展览”。“野鸡展览”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有相应的低素质的参展商,很多参展商参展的目的并不明确,只要收费便宜就参加,贵了就不参加,没有参展的基本经验。
考察展会是否适合自己的企业
一个好的展览会未必对本企业就是合适的展览会。因为,专业展览、贸易综合展览、科技展览等等,不同的展览会有不同的特点。
业内专家、北京中铸世纪展览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彤刚提出,选择展会应从以下四方面来考虑:其一,看一看是不是能满足公司的销售策略,增加现存市场的产品销售,推出换代产品,开拓新的市场,还是区域或纵向销售。其二,不同的展览会吸引的展商和观众是不同的,有的吸引的是全国各地的买家,有的吸引的是当地买家,因此,当然会影响到企业的销售针对性与效果。在一个以科技为主的展览会上,也许推出采用新技术的产品更合适一些,突出其技术的先进性与含量;在这样的展览会上如果想靠采取优惠的方法去增加老产品的销售,显然是不合适的。
其三,这样的展览会是不是适合企业展出自己的产品,包括产品的上游下游展出类型与情况。其四,展出的时机是不是合适,是不是能配合企业的销售计划。
总的来讲,企业要选择好展会,自己应该先成为一个好的参展者,需要多方面地掌握信息,从中获取经验,加强对展览知识的学习。
四步揭开骗展的“面纱”!
如何防止受骗参展?下面几招极为有效:
1.核实展会主办方是否已与场馆签订合同。一般展览馆都有自己的网站,在与主办方签订场地租用合同后,会在展览排期栏目进行公布。参展企业收到主办单位的招展书后,应首先上网查找,核实该展馆是否承接了该场展览。(注:有时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部分展会已明确在某场馆举办,但因为某些细节问题,主办方与展馆方还没有最后谈妥,导致合同迟迟未签。这种情况下,参展企业需要咨询场馆的经营方才能明确)。
2.核实主办方招展材料上的展览题目是否真实。参展企业可让主办方提供展会的工商登记证,比较展会的名称是否一致。另外,还应查找办展场馆网站的排期或咨询场馆方,对比展览题目是否相同。
3.核实挂名的权威机构。参展前直接向挂名的国家机关或**部门进行咨询核实。
4.尽量选择参加在信誉好的知名展览馆里举办的展览。由于近几年国内的展馆建设热潮,场馆数量大增。一些新场馆在竞争的压力下,降低了承接展会的门槛。一些小型、不规范的展会为了降低成本,也往往选择在这些租金十分便宜的展馆举办。而一些大型知名展览馆,为了维护多年来建立的优秀品牌,降低财务风险,在承接展览时,都设定了一定的门槛。对主办方申报的展会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签订合同。宁愿承受暂时的损失也不接这种资质差的展览。如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流花路展馆在2005年上半年就婉绝了近10个此类小型展览会。
揭穿骗展的六大伎俩:
伎俩一:扯虎皮当大旗。许多骗展者在组织展会时最喜欢将"中国"挂在展会名称的最前面,以示国家级;不能用"中国",就用***某部委办或者"广东省"、"广州市"等等,以增加官办色彩。然而,国家早有明文规定,由***、商务部、科技部或各级贸促会审批的展览会才可以冠名"国际",由***及各部委主办或审批的展览会才可以冠名"中国"。
伎俩二:挂羊头卖狗肉。骗展者摸准了许多技术性较强的企业喜欢参加专业展会,于是投其所好,分别设计了多种专业性专题展会向企业发出参展邀请。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无法了解到招展商的真实目的,于是稀里糊涂签了参展合同,交了款。可到会场一看,所谓的专业展会却是一个"大杂烩"。
伎俩三:偷换概念,投机取巧。如在广交会期间,一些骗展者为了降低经营成本,租用了租金较低的场地。但为了骗外地参展商,就在地理概念上大做文章,拼命往广交会会馆上靠。举办展会的场所离在琶洲举行广交会二期的广州会展中心少说有20多分钟的车程,可他们却"巧"用"珠江"概念,在宣传资料上号称"隔江相望"、"一江之隔"等;还吹嘘"乘坐展会提供的专用巴士行经华南快速干线只需5分钟"等等,参展商来了以后才知受骗。
伎俩四:打肿脸充胖子。明明不具备组织承办高级别、大型会展的资质和能力,却将自己包装得非常权威、阵容鼎盛。这种展览公司临时招聘几个业务员,在豪华宾馆租用一个房间和几条电话线路,再好一点的租一台传真机和电脑,就向全国各地行骗了;有的还在工商局登记领了执照,还开了网站,发布一些编造的新闻,给企业一种正规的假象。其实这些骗展班子是"放长线、钓大鱼",花点钱包装一下自己,以图引来更大的企业参展,骗取更多的展费。
伎俩五:软硬兼施,威逼利诱。一些招展商和组展商在会展业里摸爬滚打多年,已是老江湖,历练出一套对付参展商的经验:先花言巧语将你骗来,看到有人不满意,口头答应你退款,但就是拖着不办,一会儿请你吃饭,一会儿又许以空头支票。如果参展商再不识相,就开始威胁、骚扰;并雇请大批保安维持会场秩序,如果见有哪位参展商带头聚众抗议,就叫保安大打出手,让你"吃罚酒"。而无辜的外地参展商只好自认倒霉。
伎俩六:无中生有。一些骗子公司租个临时办公场所,通过各种渠道发布消息招展,虚构展会名称、主办单位、支持机构等。当展会快要开幕时就是公司消失之时。
展会防骗三大铁律:
近年来中国会展业屡屡揭露出来的骗展现象其影响范围虽然并不非常大,然而它毕竟让刚刚起步的中国会展业蒙上了阴影,尤其对于展会信誉的伤害是远大于所能看到的经济利益的。但展会作为一种公开的社会活动,只要掌握好原则,要避免这种现象还是可能的。
首先要掌握“品牌原则”。不论新老展会项目,各展会部门应对本行业或领域内规模大、效益高、组织管理严格的展会达成共识,进行重点推广,让广大参展商和专业观众了解和认识,并形成品牌效应。一但会展品牌推广得当,其品牌的顶端优势就会体现出来,那么就会对杂牌,冒牌会展产生祈祷抑制作用,当参展商对于非有影响力的品牌展会拒绝参加的时候,骗展者自然无容身之地。
其次是“制度原则”。行业管理制度的混乱是骗展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各行业特点和管理体系的不同,行业和地区间对会展缺乏统一的行业管理,所暴露出的管理漏洞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给骗展者造成了可趁之机,特别是“多头管理”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多头不管”,因此我们强调企业在参展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了解和掌握相关制度、规范的同时也应呼吁各行业主管部门本着合作发展的原则,尽快协商出台会展行业统一的管理规范,不要等到企业聚到**门前讨公道的时候再想对策。
第三是“防范原则”。回顾年内发生的很多骗展事件,我们发现,造成骗展者屡屡得手的原因除了展会组织问题之外,参展商对于会展选择的盲目和不成熟也是主要愿意之一。很多参展企业还没有对展会的价值、作用、方法引起足够的重视,企业里更缺少相关的专业人才和配套部门,所以我们也应提醒广大企业,参展不仅仅是展会组织者的事情,而是展会组织者和参展商双方甚至是多方(包括你的行业竞争对手)合作共赢的关系。毕竟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即:把产品卖出去。从这方面说,对于会展的重视和认识水平、操作方法的提高是对骗展进行鉴别的最好的办法。
七招识别展览骗局:
诸如骗展等类似事件在展览界已屡见不鲜,如何防范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是参展商讨论最多的话题。造成此类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参展商缺乏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通过网络查询主办单位是否存在,是避免上当受骗的一个好办法。通过网络查询,参展商可以初步判断主办单位是否被批准或备案具体的展览、展示、论坛活动。如未能查询到此类信息,此类展会应当慎重参与。他说,目前国内展览主办单位主要有**机构、行业协会、商会、**部门下属企业、国家相关部门批准备案的集团性展览公司等等。展览会大多由主办、承办、协办、支持媒体单位组成。参展商除了要查清主办单位外,还应该注重承办单位相关信息检索,如通过工商部门来查询承办企业是否真实存在。
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鉴别批文真伪大型的展览展示活动,必须有上级主管的行业部门或机构进行备案、批示,如您收到的大型展览信息中,无批准字样,请及时向发送信息的单位查询辨别批文的真伪。
二、核实场地一些展会纠纷中,展览场地也是参展商讨论较为集中的话题,有的展览公司在运作项目时往往是还没有定制场地,却已经开始招商,最后由于场地的问题,展览出现意外流产。
现在国内一些规模大的展览场馆均设置场地预定部门,参展企业可以通过电话查询展览会是否预定或是否交纳场地租赁费。
三、咨询判断在目前举办的大型展览主办方大多会设立展会咨询处,咨询人员对展览内容都有深入了解,参展商如在咨询中发现陈述含糊,应慎重考虑。
四、分段交费避免欺骗大部分展览或会议都需要提前交纳相关费用,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参展商可选择现场交费或者先交定金,会议当天缴纳其他费用的方式。对于参加展览会的商家,可以
通过其他途径的观察,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做出选择。
五、鉴别公章参展商在参展前一定要检查公章印记的完整性,公章与批示单位名称是否一致,核实公章单位批示其他展会的文稿,对照公章印记。
六、委托书凡大型的展览会议均设置招商委托单位,并办理委托证明。参展商可通过咨询查验招展单位资格并请对方出具委托的证明,如有疑问及时向组办方加以核实。
七、警惕跨年度预定陷阱一些信誉较高的品牌展览或会议在展会举办期间,都会告知参展商下届举办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有些人会利用这些信息,策划同类型的展览会议项目,同期举办,以同样的名义或内容进行招商宣传,搅乱市场,给需求参展企业造成选择混乱。为了安全起见,参展商在进行跨年度预定时一定要直接与展览或会议的主办单位联系,避免选择错误。